首页 » 保健养生 » 正文

食疗吃什么食物好 有食疗作用的食材有哪些

2018-03-11 11:10:19 325浏览

食疗吃什么食物好 有食疗作用的食材有哪些

食疗的原料主要来自各种类别的食物,其次是某些中药。食物,古代概括的说法是“谷、肉、果、菜”,它分别包括谷物粮食,畜禽肉、鱼、奶、蛋,水果鲜果、干豆干果,菜蔬。此外,香花茶料、调味品与香料也是用来食用的,是用得很少的次要的食物。

食疗配方时,为了获得一般食物所不具有的功能,可以添加某些中药。添加中药的膳食并不因此失去膳食的特色。所以,食疗采用的中药有一定范围,一般应无毒性、无难于接受的苦浊气味等。

食物和中药原料在使用前,大多需要作些加工处理。如除去泥土杂质、菜蔬的须根、老叶等非食用或非药用部分,清洗备用。中药在使用前大多还要经过炮制,这样的中药称为“饮片”,中药店出售的差不多都是饮片,可以直接使用。如果购得的是药材,如整条的黄芪、党参,整块的天麻、何首乌等,则需要自行加工成饮片才好使用。

食疗原料无论是中药还是食物,都有一定的性能。所谓性能,主要是指中医所说的性、味和它们的功能。中药的性能大多比较显著,有的甚至有毒性,食物的性能大多比较和缓。但有的品种如龙眼肉、枸杞子、山楂、九香虫等,既是食物也是中药,作为食物,它们仍有比较明显的药性。

食物的性能有如下一些。

1.性与功能。

性即食物和中药的寒、热性质,可分为寒、热、温、凉4种。其中温、热与寒、凉分属两类不同的性质,而温弱于热,凉弱于寒,有程度上的差异。

食物的性质通常并不强烈,故温热之中温性居多,寒凉之中凉性为广。偏性不甚明显的,常以微温、微寒、平性标明,以示区别。食物中极少有大寒、大热的,这也是食物和药物不同的地方。

寒、热、温、凉是从食物或中药进入人体、作用于脏腑经络以后所发生的反应,按中医药理论概括出来的。《黄帝内经》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说明寒、热、温、凉的性质是与疾病症候的寒、热属性(寒症或热症)相对而言的。如能减轻或消除热证,则为寒性或凉性;相反,若能减轻或消除寒证,则为热性或温性。二者均不明显属于平性。

此外,寒热温凉尚有阴阳属性之分,寒凉的属阴性,温热的为阳性。

一般来说,寒凉性的食物或中药,有清热泄火、解毒、平肝等功能,适用于热症、阳症,如西瓜、梨子、苦瓜、茄子、大叶藻、石花菜、蕹菜、马齿苋、蚌肉、螺蛳、芦根、金银花、夏枯草、石膏等。

温热性的食物或中药,有温中散寒、补阳、益气等功能,适用于寒症、阴症,如生姜、辣椒、胡椒、狗肉、羊肉、麻雀、黄鳝、大枣、糯米、栗子、干姜、附子、高良姜、党参、黄芪等。

2.味与功能。

味有种种,中医药学概括为辛、甘、酸、苦、咸五味。辛味,实际上包括口舌的麻、辣等刺激性感受或滋味,以及芳香气(常称辛香);甘味,除表示有甜味外,也指一些平淡无奇、可食而近于甘味者,有的仅用以提示中药有补益作用;酸味,除为酸味外,有时也概括与酸味有密切联系的涩味;苦和咸都比较单一,不含其他味感。除此之外,还有淡而无味的“淡”味。

中医药学对食物和中药所标明的味大多与它们的实际相符,但也有不尽如此的。因为前人从对多数食物与中药滋味的实际尝试、感受中,发现它们与某些功能常有密切的联系:各种味都表明食物或中药具有的某种功能。所以有时不再只用尝试的办法来定味,而用已知食物或中药的功能来推断、确定。

各种味的主要功能分述如下:

◆ 辛味。

有发汗解表、行气、活血、化湿、通窍等功能。可用于外感表证、风湿痹痛、气滞胀满、瘀血阻滞、湿阻中焦、窍闭不通等,如葱、生姜、芥菜、金橘、玫瑰花、酒、茉莉花、紫苏、薄荷、陈皮、香附子、木香、丹参、红花、桃仁、藿香、砂仁。

此外,辛味尚有调味、健胃的功效,如花椒、胡椒、辣椒、生姜等。

◆ 甘味。

有滋养补虚、调中和胃、缓急止痛等功能。可用于虚证(含营养不良)、脾胃不和、腹部痉挛疼痛等,如番薯、南瓜、栗子、甜杏仁、银耳、大枣、饴糖、人参、黄芪、麦冬、当归、甘草,以及多种动物的肉、内脏等。

此外,甘味还有较好的调味、矫味的功能,如白糖、蜂蜜、甘草。甘淡或淡味,则偏于利尿除湿,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如薏苡仁、茭白、冬瓜、茯苓、通草等。

◆ 酸味或酸涩味。

有收敛、固涩的功能。可用于体虚多汗、久咳气喘、久泻、遗尿、遗精等,如梅子、刺梨,五味子、金樱子。

此外,酸味或酸甘味还有生津止渴、开胃消食的功能。可用于热伤津液或胃阴不足的口渴,饮食不消,如刺梨、柠檬、梅子、山楂、醋等。其中,醋又是菜肴常用的调味品。

◆ 苦味。

有清热泻火、止咳平喘、泻下通便、燥湿等功能。可用于热症、咳喘、大便秘结、湿热或湿浊阻滞,如苦瓜、茶叶、蒲公英、决明子、川贝母、杏仁、草果等。

苦味的食物和中药在食疗原料中较少使用,用于膳食的食物很少有苦味的。也可以说人们难于接受苦味饮食,苦味的东西一般不宜食用。

◆ 咸味。

主要有软坚散结的功能。可用于瘰疬、痰核,如石莼、昆布、紫菜等。

3.性、味与功能。

由于每种食物或中药都具有性和味,因此,必须综合起来确定它们的功能。如两种食物或中药都具有寒(凉)的性质,一种是苦寒,另一种是辛凉,二者的性虽相似而味不同,他们的功能就有差异:前者能清热泻火,如苦瓜、蒲公英、苦丁茶;后者能疏散风热,如菊花、薄荷。

反过来说,两种食物或中药都具有甘味,一种是甘寒,另一种是甘温,二者味虽相同而性不同,其功能也不一样:前者能清热生津、除烦止渴,如藕、西瓜、芦根;后者能益气血、补阳气,如党参、栗子、大枣、鸡肉、羊肉、九香虫。所以,应把它们结合起来确定食物或中药有何功能。

性、味标注在每一食物或中药之下,既能提示某些功能,也显示了有相似性味的食物或中药的一些共同的功能。

除上述外,由于食物及某些中药(药食两用者居多)含有碳水化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素,它们也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这是不可忽视的。各种营养素具有的功能,在维护人体健康、防治疾病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食物或中药所含营养素的功能,在中医药学有关文献记载中不难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如含丰富维生素A的动物肝脏,其功能反应在补肝明目,防治肝虚目昏中;富含维生素B1的赤小豆、薏苡仁、鲤鱼、鲫鱼,其功能反应在补脾利湿、退肿,防治脚气、脾虚水肿中;富含碳水化物、蛋白质的谷物、干果,其功能反应在补脾益气、防治脾虚水肿、消瘦乏力中。

但是,食物或中药所含营养素的功能、应用,尚没有也不可能全面而恰如其分地反映在以前的中医药书籍里。因此,在运用食疗时,应适当结合有关营养学等现代研究成果。

标签: 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