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健养生 » 正文

急性中耳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2016-03-04 18:37:32 487浏览

外耳道部的鼓膜与内耳之间的部位称为中耳。化脓性中耳炎是指中耳粘膜、骨膜或骨质的化脓性炎症。本病是耳鼻喉科的常见多发病之一。常因迁延治疗或治疗不当,引起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化脓性中耳炎分为急慢性两种。

细菌进入中耳引起粘膜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称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本病儿童较多见。

【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畏寒、倦耽发热、食欲减退等。鼓膜一旦穿孔(有脓性分泌物流出),体温即逐渐下降。可见高热,烦躁不安,甚至出现神昏、抽搐、颈部硬,提示可能有脑膜炎存在,应速去医院就诊。

(2)听力减退。开始时耳闷、听力下降,穿孔后耳聋反而减轻。

(3)耳痛。耳深部有搏动性跳痛或刺痛,逐渐加重。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立即减轻。

(4)耳流脓。鼓膜穿孔后,耳内初为血水样分泌物,以后变为脓,睦。

【医生提示】

(1)随时将耳内脓液拭净,以免妨碍中耳引流。

(2)鼓膜外伤者须严防感染。

(3)避免不适当的咽鼓管吹张和鼻腔冲洗。矫正不适当的擤鼻方法,特别不要将两个鼻孔同时捏住用力猛擤。

(4)积极治疗鼻部及咽部的慢性疾玻

(5)病后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戒烟酒。多食蛋白质和新鲜蔬菜,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治疗方法】

鼓膜未穿孔前可滴用2%酚甘油。但应密切观察,一旦鼓膜穿孔,有脓液溢出,则应停用。鼓膜穿孔后滴用0.5%复方新霉素滴耳液或2.5%氯霉素甘油。在滴耳前应使用3%双氧水将外耳道脓液洗净,滴耳后按压耳屏数次使药液得以进人中耳腔。

炎症控制后,鼓膜穿孔较小,但不愈合者,可用三氯醋酸烧灼穿孔边缘,再用消毒纸片或消毒硅橡胶薄膜贴封穿孔部位,以便穿孔愈合。穿孔大而不愈合者,待患耳流脓停止3-6个月后,进行鼓膜修补。

鼓膜穿孔后,可用甘油戎酒精制剂滴耳,如4%硼酸酒精。

【吃出健康】

a.紫草麻油

紫草4克,麻油40克,在火上炸至油变紫色后滤取油液,先洗净患耳,再将油滴入耳中,每次3-4滴。

b.蛋白香油

鸡蛋白、香油各等量,充分搅匀,先将耳内脓液清除干净,滴入以上药物2-5滴,每日一次。

c.龙胆草籽

龙胆草籽15克,萝卜、木香、独头蒜各10克,麝香1克,阿魏0.5克,研成细面,用植物油调和滴入耳内。1日2-4次。

d.大蒜丝瓜

生大蒜2个,丝瓜1条,捣烂布包挤汁,取汁滴耳,每次3滴,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