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健养生 » 正文

慢性中耳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2016-03-04 18:43:21 348浏览

本病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所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分为危险型和非危险型两种。危险型在临床上又分为胆脂瘤型和骨瘤型,其特点是破坏骨质,可引起脑膜炎、脑脓肿、耳后骨灰下脓肿、面瘫等颅内外并发症,故须予以足够重视。危险型中耳炎的穿孔多位于松弛部或紧张部的边缘。非危险型中耳炎又称为单纯型中耳炎,此型病变较轻,鼓膜穿孔也多位于紧张部中央。

【临床表现】

(1)耳聋: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此种耳聋,多与病情的进展成正比,即病变较重,耳聋也加重,一般为传导性聋。

(2)耳流脓: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可为粘液、粘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3)除上述症状外,如有眩晕、呕吐、剧烈头痛、面瘫、寒颤、高热等症状出现,证明已有并发症发生,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医生提示】

(1)要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按时作息,保证睡眠;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2)老人住房应通风透光,保持空气洁净及适宜的温度湿度。饮食上注意营养,常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要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预防感冒。

(3)有鼓膜穿孔或鼓室置管者禁止游泳、洗头、洗澡时应在外耳道口堵上棉球,以防止污水进入中耳。

(4)擤鼻方法要正确,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侧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防止鼻涕进入中耳。

(5)得了中耳炎应及早到医院进行正确治疗,防止转化为慢性中耳炎。

(6)密切注意病情变化,预防或及时发现并发症。

(7)禁止游泳,以免污水入耳后加重病情。

(8)少食蛋类、豆类制品及发物但不应过分限制食物种类,以免造成营养缺乏。

(9)经常清除耳内脓液。滴耳时宜侧卧,患耳向上。粉剂药每次吹人不宜过多,能散布于鼓室黏膜上即可,以免药粉与脓液凝结成块,妨碍引流。

【治疗方法】

用双氧水或70%酒精清洁外耳道及鼓室,或用吸引器吸耳道及鼓室的脓液。

有过敏因素的患者可内服抗过敏类药物,如苯海拉明25毫克,每日3次;安其敏35毫克,每日3次。

用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中的脓液,并用吸引器吸取中耳腔内的分泌物。

中医治疗分三型辨治疗。

a.肝胆火盛、邪热外侵型。症见起病较急,耳内疼痛,并见耳鸣,听力障碍,耳内胀闷感。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耳聋。全身有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等症,或见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泻肝火,解毒消肿。

b.脾虚湿困、亡犯耳定型。症见耳内流脓,经年累月,时重时轻,缠绵日久,流脓量多而清稀,无明显臭味。全身可有头晕头重,倦怠乏力,纳少腹胀,大便时溏,面色萎黄无华,唇舌淡白,脉缓细弱等症状。治宜健脾渗湿,补托排脓。

c.肾元亏损、邪毒停聚型。症见耳内流脓,日久不愈,或时流时止,流脓量不甚多,听力减退多较明显。听力检查多呈混合性耳聋。全身可见头晕神疲,腰膝酸软,遗精早泄,脉细弱等肾虚症状。治宜补肾培元,去湿化浊。

【吃出健康】

a.白茯苓粥

白茯苓15克,粳米50克。用法:白茯苓研细末,与粳米人沙锅内,加水500毫升,煮成稠粥,每日2次,分早晚温热服食。功效:健脾渗湿。主治:化脓性中耳炎,属脾虚湿困、上犯耳定型,耳内流脓,量多而清稀,缠绵日久,头晕头重,倦怠乏力,纳少腹胀,大便时溏,面色素黄无华。

b.麻雀肉饼

麻雀5只,猪瘦肉200克,黄酒、生粉适量。麻雀肉与猪肉共剁成肉泥,加入黄酒、生粉和匀,做成圆饼,置饭面上蒸熟食用。功效:补肾培元。主治:化脓性中耳炎,属肾元亏损、邪毒停聚型,耳内流脓、口久不愈,量不甚多,或污秽或成块状,并有臭味,听力减退多较明显。

c.鸽肉木耳汤

肉鸽1只(约重500克),水发黑木耳100克。肉鸽宰杀去内脏,加水发黑木耳,放汤炖酥,调味后佐餐用。功效:补肾培元。主治:化脓性中耳炎,属肾元亏损、邪毒停聚型,耳内流脓,闩久不愈,量不甚多,或污秽或成块状,头晕神疲,腰膝酸软,遗精滑泄。

d.白菜薄荷芦根汤

大白菜根3-4个,芦根10克,薄荷3克。上三味水煎15-30分钟,趁热分2次服下。功效:辛凉发散,疏风清热。主治:化脓性中耳炎,属肝胆火盛、邪热外侵型,起病急,耳内疼痛,耳鸣,恶寒发热,头痛,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