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健养生 » 正文

√对号是全世界通用的吗 为什么这样写

2018-05-23 10:54:25 325浏览

√对号是全世界通用的吗 为什么这样写

对号为什么写成“√”?

为什么我们都用“√”来表示“对”呢?

难道这一笔里有什么独特的含义?

最有意思的是,全世界都在不约而同地用它,

我的天哪,这不巧了吗?

对于我们来说,很多字符的使用历史已经太久了,我们根本不知道它是怎么产生、演变的,反而觉得它们这么使用就是理所应当的。比如看到“×”就想到“乘号”,看到“=”就知道是“等于”,看到“√”就是“对号”。但是你们想过没有,这些奇怪的符号绝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它是被人发明出来的。

为什么它会写成这样呢?这样的形状又有什么特殊之处?这种疑问放在“√”身上,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了。

因为,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在过去都有使用“√”的习惯。跨越了半个地球的不约而同,难道真的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先来看看它在西方的历史。“√”的起源来自英国,一开始的意思就是“对”“正确”。和这个国家糟糕的中小学数学教育不同的是,

17世纪英国的数学家层出不穷,当然现在也不少——虽然我们很疑惑,这么差劲的数学教育是怎么培养出数学家们的。不过,“√”却不是数学家发明的,而是来自教师的灵机一动。

当时,英国的老师们也会给学生批改课后作业,就像我们的老师会在作业上写“优”“良”一样,他们看到对的作业,就会在旁边写一个“right”,表示正确。久而久之,老师们就觉得自己的工作量太大

了——没看到这个单词有好几个字母吗?

英国人的懒是出了名的,能少写一个字母,他们绝对不会多浪费一滴墨水。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用“r”这个首字母来代替单词,表示正确。大家都知道,老师们批作业的速度很快,笔迹往往很潦草,字更是怎么方便怎么写。由于“r”这个字母写起来特别像“√”,而后者更加简单方便,于是它就在教师圈子里流行起来了。

后来,世界上都开始用“√”这个符号作为对号。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在这之前就用“√”这个符号了,它到底算不算舶来品呢?还别说,我们的确有很多证据证明“√”是中国的土特产。

“√”最常见的是出现在古代的判决书上。就像我们之前说的,古代死刑并不是随便执行的,全国的死刑名单都要由刑部审核后,交给皇帝阅览,请皇上“勾决”——也就是要皇帝在名单上画“√”。所以,遇到死刑完全可以向皇上“走后门”,只要皇帝面前的红人说说好话,让皇上在看到名字的时候别打钩,就能够捡回一条命。

明朝时,狡猾的严嵩同志就是利用这一点,在给皇上呈名单的时候偷偷加上了眼中钉杨继盛的名字,结果粗心的嘉靖帝没仔细看给打了个钩,一代直臣、明朝第一硬汉就这么冤屈被斩了。

不过总体来看,这个符号的出现很好地减少了皇帝陛下的工作量。因此一直到现代,在死刑公告上都能看到犯人名字后的“√”。

除此之外,“√”还出现在录取名单上。古代的名单都得张榜贴告示,到最后一名的时候就会画一个“√”,告诉大家名单没问题,而且这张榜是非常完整的。别怀疑,那些名落孙山的学子如果脑洞够大,完全可以想象出“自己上榜了只是名字不小心被人撕掉了”这样的理由。因为这个红色的“√”,人们还将榜上最后一名戏称为“坐红椅子”,是不是十分形象呢?

还有的时候,“√”会用在账本上。每次核查完账目的时候,就会在最后的地方打一个钩,这就表示已经检查过了、没问题。

所以,在中国古代,人们的确是频繁地使用“√”,而且它往往是“已经检查,正确无误”的意思,也有“对号”的作用。这么看,也许真的是中英两国人民的脑洞开到一起去了呢!

后来英国式的“√”用法传入中国,我们也就顺理成章地利用起来了。

所以,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使用频率、适用范围特别广泛,这可完全是“中西方结合”的结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