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健养生 » 正文

贝类有毒素 食用需谨慎

2018-07-03 18:15:45 487浏览

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喜欢光顾街边烧烤或者海鲜大排档,夜晚凉风习习,别有一番情趣。然而,在这种安逸的享受背后,却往往隐藏着食物中毒的危机。那么,对于偏爱吃海鲜的人们来说,如何才能做好贝类食物中毒的预防工作呢?

面对市场上各种各样的贝类食物,可要擦亮眼睛仔细看清楚。贝类有毒素,如果不小心食用了含有毒素的贝类食物,就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贝类食物中毒主要是由一些浮游藻类合成的毒素引起的,这些藻类正好是贝类的食物。

不同贝类引发的中毒类型

贝类食物中毒可能出现的症状除了和受到污染的贝类品种有关,还和毒素的种类、毒素的浓度以及食用量有关。

麻痹性贝类中毒(PSP):临床表现多为神经性,出现麻木、刺痛、烧灼、嗜睡、语无伦次等症状。一般在摄入贝类0.5~2小时内即可发生,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毒素摄入量。如果发生中毒,在12小时内提供呼吸支持,往往可以恢复健康。但有些人因为毒性发作时,血压相应降低,即使有呼吸支持,也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发生死亡。

神经毒性贝类中毒(NSP):此类中毒既有肠胃不适症状,又有神经过敏症状,包括感官麻木、肌肉酸痛、冷热颠倒、腹泻呕吐等。一般而言,症状在摄入贝类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内即可发生。

腹泻性贝类中毒(DSP):一般表现为轻微的肠胃道紊乱,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并伴有头痛、发热等。严重程度取决于摄入量,在摄入贝类后30分钟到2小时内都可能发生,症状持续2~3天。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并且恢复完全后不会留下后遗症。

失忆性贝类中毒(ASP):表现为胃肠道紊乱和神经性系统症状,如呕吐、腹泻、腹痛、辨物不清、记忆丧失等。一般在24小时内出现胃肠道问题,48小时内出现神经性问题。如果老年人不慎中毒,中毒症状尤其严重,并且可能伴有阿尔茨海默样症状。

食用贝类食物需谨慎

儿童、老人、孕妇、患者因为身体素质的关系,尤其应该避免食用贝类食物。在预防贝类食物中毒时,主要从购买、加工、食用三方面入手。

1. 到正规店购买

首先,购买贝类应通过正规途径,到信誉良好的地方购买,不要在路边小摊上购买。其次,尽量选购鲜活贝类。最后,不要购买有毒赤潮海域的贝类。贝类本身不含毒素,食用了含有有毒物质的藻类后,毒素积蓄在体内,才导致贝类中含有毒素,而毒素污染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2. 正确加工

买回贝类后,应先将其放置在清水中静置一段时间,并定时换水,可以帮助贝类自行排出体内毒素。在对贝类进行处理时,先要用清水漂洗,减少毒素残留,然后清除含有大量毒素的肠腺等内脏。此外,在烹煮时,一定要让水温达到沸点。虽然贝类中的耐热毒素并不能完全被消灭,却可以大大降低微生物污染可能造成的风险。

3. 适量食用

夏秋季节是贝类毒素中毒的高发期,为了预防贝类毒素中毒,此时应该谨慎食用贝类。此外,坚持适量原则,一次不要吃得太多。而且吃的时候只吃中间部分的贝肉,不吃周边发黑的部分。如果出现四肢麻痹、肠胃不适等疑似中毒症状,尽快前往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