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百科 » 正文

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2013-04-03 21:58:51 103浏览

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主产于安徽、河南、山东等地。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生用或炒用。其味辛,性温;归肺、胃经。传统认为白芥子有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等功效与作用。

基本信息

【来源产地】

为十字花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白齐的种子。主产于安徽、河南、山东、四川等地。多为栽培。

【采收炮制】

夏秋间果实成熟时采收。以个大、饱满、色白、纯净者为佳。采取种子晒干,生用或炒用。

【性状性昧】

辛,温。主归肺、胃经。

功效与作用  

【功效】

 温肺化痰,利气散结。

【临床应用】

1、治疗肺结核:白芥子研末加醋拌成糊状,放于直径3~4cm之膏纸上,依次轮流贴大椎穴旁1寸半,风门、肺俞、心俞、肾俞穴位,每隔4~5天贴1次,当局部有烧灼感时取下,继之局部出现小水泡,不宜贴过久。治疗肺结核空洞40例,44个空洞,显效15个,好转13个,无变化14个,恶化2个,其中38例痰检,4例转为阴性〔江苏医药〕。

2、治疗胃病:取白芥子、细辛各占40%,甘遂、元胡各占10%,共研末,用生姜汁调成花生米大药丸,药心放入少许麝香,用胶布贴在胃经、脾经穴位,共六穴,上午7~11时贴,每次2~3小时,每周贴1次,治疗胃脘痛120例,显效13例,有效88例,无效19例,有效率84.2%(云南中医杂志〕。

3、治疗面神经麻痹:自芥子适量,研末,以温水调成糊状,均匀涂在患侧面部,以透明玻璃纸加盖无菌敷料,胶布固定,24小时取下。治疗面神经麻痹86例,全部治愈〔实用医学杂志〕。又有治疗1052例,总有效率97.7%(山东中医杂志〕。

4、治疗扁平疣:白芥子30g,莱菔子30g,苏子30g,上药分别炒黄,共研末,加入白糖100g,每日服3次,每次10g,温开水送服.,治青年扁平疣患者9例,均愈(《汉临床验方集锦》)。

5、治疗膝部肿疼:取白芥子60g研末,用黄酒或烧酒调成糊状,包敷患处,糊干即换,以局部发抱为度。治疗两例,均有效〔浙江中医杂志〕。

6、治产后尿潴留:取白芥子5g浸泡于30℃温水中,搅成泥,并于20cm x 20cm纱布贴胳胧胀满部位,盖以毛巾,加热水袋热敷10~15分钟,治22例,均获愈〔江苏中医〕。

7、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白芥子40g配天冬、生地、丹皮、夜交藤各20g,龙胆草15g水煎服,治54例,总有效率达94.5%〔中西结合杂志〕。

化学成分

白芥子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各种异硫氰酸醋及其糖甙,脂肪酸,氮基酸等。

异硫氰酸酯及其糖贰:异硫氰酸烯丙酯,异硫氰丁烯-3-酯,异硫氰酸戊烯-4-酯,异硫氰酸甲酯,异硫氰酸异丙酯,异硫氰酸丁酯,异硫氰酸苯醋,异硫氰酸-3-甲硫基丙酯,烯丙基芥子油甙,黑芥子甙,异硫氰酸糖甙,丙-2-烯基异硫氰酸糖甙,2-羟基丁-3-烯基芥子油甙 , 2-羟基戊-4-烯基芥子油甙,丁-3-烯基芥子油甙,2-苯乙基芥子油甙,3-甲硫丙基芥子油甙,4-甲硫丁基芥子油甙, 2-羚基-3-丁烯基芥子甙,此外,尚含有去硫芥子油甙。脂肪酸:芥子中的脂肪酸大多为甘油单、双、三脂肪酰基甘油醋。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另外,白芥子中尚含有酚酸芥子酸,苯甲酸,对羟基苯甲腈,芥子聚反式铁酶,生物碱,胆碱,芥子碱,芥子碱硫氰酸盐,环芥子宁硫氧化物,类胡萝卜素. β-胡萝卜素:维生素A样物质,尚有谷甾醇,糖蛋内和糖化酶等。

药理作用

白芥子含有白芥子甙,白芥子试水解后生成白芥油,有刺激作用,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甚至产生水泡。芥子粉能使唾液分泌,淀粉酶活性增加,小量可刺激胃粘液,增加胃液及胰液的分泌有时可缓解顽固性呢逆,大量则可迅速引起呕吐。

白芥子水浸液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

3~6g,亦可入丸、散剂,或入酒剂;外用适量,有膏剂、散剂。

【使用注意】

一、本品辛温走散,耗气伤阴。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慎用。

二、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易发泡。有消化道溃疡、出血者及皮肤过敏者慎用。

三、用量不宜过大,过量易致肠炎,产生腹痛、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