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百科 » 正文

大风子的功效与作用及使用方法,毒副作用及救治

2015-02-14 09:36:10 223浏览

大风子的功效与作用及使用方法,毒副作用及救治

中药大风子是大风子科常绿乔木植物大风子的成熟种子。功能攻毒杀虫,祛风燥湿。常用于皮肤疥疮瘙痒、酒糟鼻、麻风等症。大风子有毒,使用需注意毒副作用。

基本信息

【来源产地】

为大风子科常绿乔木植物大风子的成熟种子。主产于云南.台湾、广西等地以及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等国。

【采收炮制】

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采收后取出种仁,晒干。大风子以个大、种仁饱满、色白润、油性足、不破裂者为佳。研末用,或制霜用,或取油用。

【性状性味】

辛,热;有毒。归肝、脾、肾经。

功效与作用

【功效】

攻毒杀虫,祛风燥湿。

【应用】

《本草经疏》曰:“大风子味辛苦,气热有毒,辛能散风,苦能燥湿,温热通行经络,世人用以治大风瘰疬及风癣疥癞,悉此意耳。”取本品以上功效,可用于:

1、麻风:大风子攻毒祛风,前人为专治麻风之要药。如《解围元数》大风丸,即以本品与祛风杀虫,燥湿止痒之防风、蝉蜕、苦参、全蝎等药研末为丸服,治疗风邪病毒,内侵血脉而致肌肤麻木,大疯眉目遍身秽烂者;亦可与轻粉研末外用麻油调涂患处。现代临床用治瘤型麻风,常与苦参、苍耳子、白花蛇、防风等祛风燥湿,攻毒杀虫药同用,制成丸剂服用。因其有毒,且疗效难肯定现已少用。

2、杨梅疮:《本草纲目》曰:“大风子主杨梅诸疮,攻毒杀虫”如<岭南卫生方》则以本品烧炭存性,与攻毒杀虫的轻粉研末,麻油调涂并以其壳煎汤洗之,治梅毒恶疮。

3、疥疮:本品能燥湿杀虫,可用于疥虫引起皮肤皱折部位,甚则全身皮肤痰痒并起粟粒状丘疹之疥疮。如《疠疡机要》之大风子膏,以本品与杀虫止痒之轻粉、枯矾等为末,乌柏油调涂;或与硫黄、轻粉、樟脑等配成散剂或软青剂外用。

4、癣疮:大风子外用具有祛风燥湿,杀虫疗癣之功效,湿热留滞,致生皮肤圆形或椭圆形淡红色斑块,伴皮肤瘙痒,表面干燥上附糠秕样鳞屑之癣疮。如《血证论》大风丹,即以本品配伍燥湿止痒疗癣之硫黄、雄黄、枯矾等研末,油调涂擦;又如《外科正宗》以本品与斑蝥、土荆皮、轻粉等浸酒或煎汁外涂;再如《中冈药物大全》除湿止痒油,应用大风子配白藓皮、花椒、黄柏等制成油剂外涂,不但可疗疥癣,且又可用于脓疤疮、坐板疮、黄水疮等。

5、酒渣鼻:治肺胃积热上蒸,复遇风邪交阻鼻部肌肤致生酒渣鼻,大风子能祛风燥湿杀虫,可制备外用药治之。如《本草纲目》以本品配木鳖子、轻粉、硫黄为末,水调涂之;现代临床报道,可用本品配伍樟脑粉、防风、冰片、水银等研末,用纱布包裹,在患部扑擦,治螨虫引起之酒渣鼻,有效(北京中医);而《中国药物大全》润肌皮肤青,以本品与轻粉、蓖痢油、樟脑制成软膏外用,具有燥湿消斑作用,除用于治疗酒渣鼻之外,尚可用于粉刺、疙瘩、雀斑、汗斑、白癜风、狐臭等。

此外,治手足皲裂,可用本品捣敷局部;治荨麻疹,可用本品与大蒜捣烂,煎水涂搽。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

大风子主要成分为大风子油酸、次大风子油酸、去氢大风子油酸的甘油酷,大风子烯酸,及少量油酸甘油酯和软脂酸甘油酯等。

二、药理作用

大风子油及其脂肪酸钠盐在试管内对结核杆菌及其他抗酸杆菌的抗菌作用比酚强100倍以上,油的抑制作用不强,而脂肪酸钠盐的作用较强。大风子的水浸液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所含之棕桐酸具有镇静、解痉作用。

三、临床新用

1、治疗乳房结块:大风子15g,草乌9g,共捣烂局部外敷(实用毒性中药学.科技文献出版社)。

2、治疗神经性皮炎:用大风子、苍术、黄柏、苦参、防风、独活、五倍子、白鲜皮各等量,上药拌匀后分装两布袋,放蒸笼内蒸热,敷于皮肤上,冷却后另换一热袋,交替热敷1小时左右,每日1次直至痊愈,治疗20例,治愈13例,显效4例,好转3例(常见中草药外治疗法.福津科技出版社)。

3、治疗水田皮炎:用大风子、雄黄各1两,冰片或樟脑2分,熟石灰粉5钱(如患部无溃疡,最好少量青矾)共研细未,先用黑面叶、苦楝树皮,或刺苋菜三者中一种泡开水,洗净患部,然后撤上药末适量(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使用方法及注意

【用法用量】

0.3~1g,入丸、散剂。外用适量,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或制成软膏剂外用。

【使用注意】

一、本品有毒,内服宜慎,不可过量或持续服用,以免中毒。中毒症状有头晕、发热、腹痛呕吐、甚则产生蛋白尿。

二、孕妇、体虚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