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百科 » 正文

赤芍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副作用

2015-02-16 18:49:39 336浏览

赤芍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副作用

中药赤芍是毛莨科植物芍药或川芍药的根。传统认为赤芍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与作用。常用于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肋痛,痛经闭经等症。赤芍无明显副作用。

基本信息

别名

木芍药,红芍药,赤药。

来源产地

春秋两季挖掘,除根。为毛莨科植物芍药l或川芍药的根。主产于内蒙古、四川及东北等地。

采收炮制

生用,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亦可炒制,取赤芍药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到颜色加深,偶有焦斑,取出放凉即可。酒制,将赤芍药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酒尽时,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为度,取出放凉;麸制,在约180℃的锅内洒入麦麸,至冒烟时,倒入赤芍药片,炒至微黄色,筛去麦麸即得。赤芍药经炒后苦寒之性减,免苦寒败胃之弊。酒制后易入血分,加强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熬制又可使其略具有健脾胃之功。

性状性味

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与作用

功效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主治温热病热入营血,发疹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肋痛,痛经闭经,癓瘕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

化学成分

含芍药苷,谷固醇,苯甲酸,鞣质,淀粉,粘液质,蛋白质等。

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赤芍药注射液可显著提高小白鼠对常压缺氧的耐受力维持时间长,也可以增加心灌流量。

抗血液凝固作用:赤芍药煎剂可降低小鼠血小板计数,抑制血小板功能及体内外凝血功能,促进纤溶性作用,因此有对抗血栓形成作用。

对实验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的影响:赤芍药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合用环磷酸酰胺可明显增强抑制S180小鼠实体瘤生长,单用则效不佳,另外给小鼠分别注射两种提取物,可明显增加Lewis肺癌转移数。

对免疫功能影响:赤芍药乙醇提取物显著减轻小鼠脾脏重量,水提物抑小鼠溶血反应,对红细胞迟发型超敏反应也有抑制作用。

抑菌,解热作用:煎剂对试管内志贺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京科68-1病毒及疮疹病毒有抑制作用,对某些真菌也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降低门脉高压,解痉镇痛等作用。

毒性较低,芍药苷小白鼠睁脉注射LD50为3 530mg/kg体重。

临床应用

1.赤芍药配丝瓜络:赤芍药酸苦微寒,有活血行瘀,凉血清热之效,偏散偏泻,佐以丝瓜络之宣通经络则直达病所,两者相配共奏和营通络之功。用于营血热毒所致之肿痛,胸胁作痛,周身不适等。

2.赤芍药配白芍药:赤芍药偏于凉血行血散瘀,用于血热血滞之证,白芍药偏于养血益阴,柔肝止痛,用于血虚肝旺之症,赤芍药散而不补,白芍药补而不散,赤芍药泻肝火以凉血,白芍药养肝阴以平肝,两药合用,一散一敛,一泻一补,对阴虚挟热有癖之证最为相宜。

3.赤芍药配茯苓:赤芍药活血散瘀消肿,茯苓健脾利水。两药合用,水血共调,有活血健脾利水消肿之功,用于痰饮瘀血交阻之证最为有效。

4.赤芍药配生地黄、牡丹皮:三药同入血分,合用增凉血解毒,活血散瘀之功。用于热毒血瘀之黄疽,其中赤芍药用量可酌情加大。

5.赤芍药配大黄:赤芍药入血分,祛瘀之功颇佳,大黄泻热毒,破结滞,通破之力甚强,两药相使为用,大黄得赤芍药直入血分而破血中之滞,赤芍药得大黄祛痛之力宏,共奏泻热逐瘀和营止痛之功,用于胸痛,血瘀经闭,痛经,胁下积聚疼痛,以及下焦湿热而致的下履部疼痛等属热实之证者,如《千金方》中神明度命丸即以此两药组成。

6.赤芍药配枳实炭:赤芍药活血和血以止痛,枳实炭行血中之气而不峻烈,两药合用,产毛血同治,宣行气血则腹痛自止,用于产后气滞血瘀,腹痛,烦满不得卧及痈脓之证。

食用方法及注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血虚者慎服。反藜芦。

牡丹皮与赤芍药均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同为治斑疹,吐衄,血滞经闭,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等症,然牡丹皮长于凉血消蒸,既可用于血分实热,又可用于虚热骨蒸,而赤芍药仅用于血分实热,且以活血止痛见长,兼清肝火,还可用治肝热目赤,肝郁胁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