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百科 » 正文

白头翁,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中药白头翁汤

2013-03-27 15:20:04 287浏览

白头翁,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中药白头翁汤

中药白头翁是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传统认为白头翁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与作用。常见如白头翁汤,白头翁散等。

基本信息

别名

白头公、奈何草、白头草、山大蒜、毛姑朵花、老公草。

来源产地

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

主产于内蒙古、辽宁、河北、吉林、安徽等地。古以安徽产者为地道药材,现以东北、华北产者为佳。

采收炮制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保留根头部的白色绒毛,去净泥土,晒干。

取原药材润透,切厚片晒干。

性状性味

呈圆柱形或圆锥形,稍扭曲,长6~20cm,直径0.5~2cm。外皮黄棕色或灰棕色,多已脱落,不带外皮者呈灰黄色或淡黄褐色,具纵皱纹及支根痕,皮破处有网状裂纹或裂隙。根头部稍膨大,常呈劈破状,顶端丛生白色毛茸,有的可见鞘状叶柄残基或茎痕。质硬而脆,断面较平坦,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淡黄色。

气微,味微苦涩;归胃、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

功效

味苦;性寒。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治阿米巴痢疾(湿热毒痢)有特效。

白头翁兼入胃、大肠二经,为治疗热毒血痢之良药。其主入阳明,有解毒凉血消肿之功,可治疗痄腮、瘰疬、疮痈肿痛等证。

临床应用

1.手足癣

有医者用白头翁,配伍川黄柏、海螵蛸、北防风、皂角刺等药,治疗手足癣805例。患者内服、外搽上方,连用60日,总有效率为99.6%。随访到762例,随访最长18年,最短半年,复发4例,经2次治疗均可痊愈。

手足癣属真菌感染所致,有传染性。其发病率相当高。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且难以彻底治愈;即使能达到临床治愈,复发率也较高。白头翁清热解毒,散瘀逐血,治瘿疬疽疝,止痛百节、湿症,内服或外搽均有良好疗效。《本草汇言》载其能“凉血,消瘀,解湿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头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沙门氏杆菌等致病菌、流感病毒以及一些皮肤真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故以上方治疗手足癣疗效稳定,治愈后很少复发。

2.带下病

临床有医者以白头翁汤治疗带下病,亦获良效。如有患者带下色黄有臭味,已2年余,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后因食辛辣和过度劳累而病情加重,带下色黄量多如脓臭秽,口渴不欲饮,腰部酸困,少腹坠胀疼痛,阴中时有瘙痒,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证属湿热下注。治疗当清热解毒,利湿止带。服白头翁汤加味,5剂后病情好转,继服10剂,诸证痊愈。

3.头痛

有临床报道,某患者左侧头痛4年,痛时牵引头顶,不时复发,伴见腹胀胸闷,心烦失眠,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证属肝火挟湿,上扰清窍。治宜平肝泻火,熄风化湿。以白头翁为君药,配伍生石决明、钩藤、菊花、佩兰、夏枯草、刺蒺藜等药。服5剂后痛止,随访2年未复发。

4.风湿热痹

有医者称,以白头翁为主药,配伍白鲜皮、薏米、丹参、红花、延胡索、桑枝、千年健、忍冬藤等药,治疗风湿热痹有奇效。如某患者四肢关节痛3年,以下肢为甚,时有复发,局部出现红色斑块,红肿灼热,不能行走,口苦,小便黄,舌质红,苔黄滑,脉弦滑数。证属风湿热邪,痹阻关节。治宜清热祛湿,祛风通络。服上方7剂后,关节仍有微痛,红肿斑块消失,已能下地活动,但关节屈伸不利,舌红、苔黄滑,脉弦滑数。原方去延胡索、红花,加伸筋草,续服1剂,诸症消失。

5.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有报道称,以白头翁加苍术、白术、赤芍、白芍等药,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如一患者反复腹泻3年余,每日大便少则2~3次,多则7~8次。因饮食不慎而出现严重腹泻,每日排便10次以上,便质黏滞,带有脓血,伴里急后重,左下腹隐痛,腹胀肠鸣,低热口渴,暖气纳呆,郁闷不舒,体倦乏力,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脓血便,红细胞(++),白细胞(++++),大便培养无病原菌生长。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黏膜表面散在多个深浅不等的溃疡,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此证属脾失健运,湿热内阻,气滞血癖。治以清热燥湿,导滞化疲,健脾止泻。连服上方10剂后腹胀腹里急后重明显好转,大便由黏液血便转为稀便,诸症缓解。遂调整方药,以健益脾胃为主,服用黄芩、茯苓、桂枝等药,症状渐除。

白头翁汤

白头翁三两,黄连三两,黄柏三两,秦皮三两。治厥阴病,热利下重,欲饮水者。以己土湿陷,木郁而生下热,不能疏泄水道,则为下利。缘风木之性,愈郁则愈泄,水道不开,谷道必不能闭也。足厥阴风木,手少阳相火,俱陷于大肠,故魄门郁热而重坠。手少阳下陷,则足少阳上逆,君相合气,升炎于上,故渴欲饮水。白头翁清少阳之相火,黄连清少阴之君火,黄柏、秦皮,泻厥阴之湿热也。

白头翁散

处方:白头翁半两,黄连2两半(去须,微炒),酸石榴皮1两(微炙,锉)。

功能主治: 小儿热毒下痢如鱼脑。

用法用量:每服5g,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出自:《圣惠》卷九十三

食用及禁忌

用法用量

煎服,9~15g,鲜品可用至15~30g。

服用禁忌

因其药性苦寒,故虚寒泻痢忌服。本品之新鲜者中含有的原白头翁素,在全草捣烂时逸出,对眼结膜、鼻黏膜、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故内服时可引起流涎、胃肠炎症、炎、血尿及心衰,甚至合并呼吸衰竭而死亡。但久贮干燥者,毒性作用降低。故一般应用干燥品,或入煎剂,需用生品时,要掌握合理剂量,外用避免伤及正常皮肤。

鉴定方法

易混品、伪品及鉴别要点:

以根条粗长、整齐、外表灰黄色、头部有自色毛茸者为佳。

兰溪白头翁(为蔷薇科植物翻白草的根)在浙江、江苏、安徽等地曾混同白头翁使用。块根丛生,纺锤形或圆锥形,有的有分枝,长3~8cm,中部直径0.4~1cm。表面暗棕色或黄棕色,有扭曲的纵槽绞或支根痕。质坚硬,折断面不平坦,黄白色,皮部易与木部分离。折断面有较显著的焦酸气,味微涩。组织中含草酸钙簇晶及方晶,并含淀粉粒。本品可以治疗原虫性痢疾,断面置紫外光灯下无荧光。

中毒及救治

不良反应机制

本品有毒,以根最毒。全草含原白头翁素,根含有白头翁素。除去根的全草有强心作用,其强心成分为翁因、翁灵。外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可作发泡剂。如超量服用或误服,对口腔、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对心脏、血管有毒害作用,可导致内脏血管收缩,末梢血管扩张,严重者抑制呼吸中枢导致死亡。

不良反应

接触皮肤粘膜,可发生肿胀、疼痛。超量内服或误服后,首先感到口腔灼热、肿胀等口腔炎症状,致使咀嚼困难、呕吐、腹痛、腹泻,排黑色腐臭便,甚至便秘,心跳快而弱,血压下降、循环衰竭、呼吸困难、瞳孔散大,严重者可于10个多小时内死亡。

治疗与解救

(1)皮肤或粘膜中毒后,可用清水、硼酸水或鞣酸溶液冲洗。

(2)内服中毒者在催吐之后用1:2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再口服蛋清、冷面糊或通用解毒剂。用4%碳酸氢钠或硼酸水清洗口腔粘膜。

(3)静脉输液,血压下降时,加用升压药。

(4)剧烈腹痛时,可皮下注射阿托品。

(5)中医药治疗:

1)甘草15g,绿豆60g,水煎2次,合在一起,每小时服1次,2次服完,连服3~4剂。

2)剧烈腹痛、腹泻时,用焦地榆15g,盐黄柏9g,粟壳6g,炙甘草9g,水煎2次,合在一起,早晚分服。

3)连翘12g,甘草9g,绿豆30g,金银花15g,水煎服。

4)心衰时,除用中药外,可给西地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