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百科 » 正文

中药射干,射干麻黄汤,射干的功效与作用

2013-03-27 17:19:04 323浏览

中药射干,射干麻黄汤,射干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射干是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传统认为射干有清热解毒,祛痰利咽的功效与作用。常见如射干麻黄汤,射干利咽口服液,射干抗病毒注射液等。

基本信息

别名

乌扇,乌蒲,鬼扇,野萱花,扁竹,地萹竹,黄花扁蓄,扁竹兰,金蝴蝶、金纹剪,山蒲扇,剪刀草,寸干。

来源产地

射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因其茎梗疏长,如射箭之长竿,故名。为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湖北黄岗、孝感、襄阳,江苏江宁、江蒲,河南信阳、南阳,安徽六安,芜湖等地。多为野生,也有栽培。

采收炮制

春初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苗茎、须根,洗净,晒干。切片,生用。

性状性味

以身干、肥壮、断面色黄、无须根及泥土者为佳。

按《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规定:本品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8.0%。

苦,寒。归肺经。

功效与作用

功效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传统应用

1.咽喉肿痛

本品苦寒泄降,清热解毒;入肺经,清肺泻火,降气消痰;兼入血分,散血消肿,为治咽喉肿痛之要药。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可单用如《圣济总录》射干汤;或与升麻、甘草等同用,如《古今录验方》射干汤及《小儿痘疹方论》射干鼠粘子汤;若喉痹肿痛较重,亦可与山豆根共研细末吹喉,如《袖珍方》吹喉散;若外感风热或痰热蕴结咽痛音哑,可与荆芥、连翘、牛蒡子同用,如《张氏医通》射干消毒饮。

2.痰热咳喘

本品善清肺火,降气消痰,以平喘止咳。用于肺热咳喘,痰多而黄,常与桑白皮、马兜铃、桔梗等同用,如《痧胀玉衡》射干兜铃汤;若寒饮郁肺,咳嗽气喘,痰多清稀,多与麻黄、紫菀、半夏等配伍,如《金匮要略》射干麻黄汤及《千金要方》射干汤。

化学成分

射干的根茎主要含有射干定、鸢尾甙、鸢尾黄酮、鸢尾黄酮甙等。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1:10射干煎剂或浸剂,在试管内对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癣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1:20的浓度在体外对外感及咽喉疾患中的某些病毒(腺3病毒、E-CHO11)也有抑制或延缓其发病的作用。10%射干溶液在体外可抑制8个血凝单位的A,京防86-1(甲1型)流感病毒。

2.消炎解热作用

射干70%乙醇提取物(1:1)给小鼠灌服22g/kg,可使其毛细血管通透性下降;井可明显抑制巴豆油所致小鼠耳部肿胀。大鼠灌服醇浸液(1:1)13g/kg,对透明质酸酶性浮肿有抑制作用,还能显著促进甲醛所致大鼠脚肿胀的消退和明显抑制棉球肉芽组织增生的作用。大鼠灌服13g/kg醇提取物对大鼠因酵母所致的发热有一定的解热作用。

3.其它作用

射干中的鸢尾苷给家兔皮下注射有明显的利尿作用。体外试验证明,对人子宫颈癌细胞株培养系JTC-26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90%以上。射干的醇或水提取物口服,能促进家兔唾液分泌。

临床报道

1.治疗咽喉炎

射干150g,猪油300g,文火煎射干至焦黄,去药渣,冷却成膏,每次一匙,每日4~5次含服,连用1个月,治疗1~17年病程咽炎17例,有效率100%。

2.治疗慢性鼻窦炎

射干30~40g,山豆根15g,柴胡6g,辛夷、桅子、薄荷各10g,细辛3g,甘草5g。治疗50例,结果治愈32例吗,好转16例,无效2例。

3.治疗水田皮炎

射干750g,加水7800mL,煎煮1小时后过滤,加食盐120g,用于涂洗患部。用前保持药液温度在30~40℃左右。观察253例均有显著疗效,轻者涂洗1次,重者两次可愈。

4.治疗乳糜尿

射干15g,水煎后加白糖适量,一日分3次服,或制成水丸,每次4g,每日3次,10天为1疗程。病程长者加川芎9g,赤芍12g,血尿者加生地、仙鹤草各15g,共治疗乳糜尿104例,痊愈94例,无效10例。痊愈中有9例1~6个月复发,继服上药一疗程后未再复发。

5.治疗胃痛

射干、蜘蛛香齐16g,共捣烂,包前心窝,热痛冷包,冷痛热包,立即止痛。

不良反应

小鼠灌服射干乙醇浸液(1:1)的LD50为66.78g/KG。射干的乙醚提取物对3~甲基胆蒽诱发的小鼠背部肿瘤有促进作用。

食用方法及注意

用法用量

煎服,6~10g。

注意事项

本品苦寒,脾虚便溏者不宜用。《药性论》载本品“消瘀血”,故孕妇忌用或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