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百科 » 正文

珍珠草的功效与作用,中药珍珠草的食用方法,叶下珠

2014-10-07 00:50:01 108浏览

珍珠草的功效与作用,中药珍珠草的食用方法,叶下珠

中药珍珠草是大戟科植物叶下珠的全草或带根全草。中医认为珍珠草有清热利湿,解毒消疳的功效与作用。

基本信息

别名

叶下珠,日开夜闭,十字珍珠草,阴阳草,假油柑,真珠草,鲫鱼草,胡羞羞,老鸦珠,夜合珍珠,落地油柑,小利柑。

来源产地

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为大戟科植物叶下珠的全草或带根全草。主产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贵州、云南等地亦有分布。

采收炮制

夏、秋间果集地上部分或带根全草,洗净泥土,除去杂质,鲜用捣汁或捣敷。或晒干,切段备用。

性状性味

甘、苦,凉。归肝、肺经。

功效与作用

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消疳,平肝明目。

应用

1.湿热黄疸,泄痢淋证,风热水肿 

珍珠草味苦甘凉,苦以泄降,凉可清热,甘以健脾补中,渗湿利水。其入肝经,通利肝胆,去湿退黄,对于湿热蕴结肝胆,面目皮肤色黄如橘者,与茵陈同用。膀胱湿热之热淋涩痛、砂淋、石淋,可与金钱草等药相伍,以取清热利湿通淋之功。湿热毒邪下注大肠所致的泄泻或便下脓血,里急后重,则与黄连、木香等配伍以燥湿行气、调中止利。风热邪客肌表,壅塞肺气,宣降失司,水湿内停,发为浮肿之证,则以本品与石韦、浮萍等相配。

2.疮疡肿毒,蛇犬咬伤

本品苦甘性凉,清热解毒。内服外敷并用,可治疗热毒蕴结之疮毒痈肿、毒蛇咬伤或狂犬咬伤。或与白花蛇舌草、蚤休等伍用。

3.小儿疳积

本品甘可健脾,凉以清热,单用水炖服,可治小儿禀赋素弱,过食肥甘,脾胃失运,食积化热所致的疳积。

4.目赤肿痛

本品入肝经,苦凉泄火,清热明目。单用或配菊花,内服外洗可消肝热上攻,风热注目之赤眼火肿,涩痛难忍。

食用方法及注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

苦凉之品,阳虚体弱者慎用。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全草含酚性成分,三萜成分及没食子鞣质。

药理作用

叶下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抑制作用较强,对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近年来药理研究表明叶下珠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有突出治疗作用。有人综述其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如下:①叶下珠在体外有灭活HBsAg的能力,抑制HBV、WHV(土拨鼠肝炎病毒)及DHBV(鸭乙肝病毒)等病毒DNA聚合酶活性的作用。②从叶下珠植物中分离的黄酮类、三萜类及生物碱类等成分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③其木脂素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有丝分裂、抗病毒等活性,许多成分具保肝、利胆、降转氨酶、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

另有研究认为珍珠草对鸭乙肝病毒逆转录酶及人肝癌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分离鉴定3个成分:三十烷醇、β-谷甾醇、三十烷酸,均未显示抗乙肝病毒活性。对人肝癌细胞株PLC/PRF/5细胞株细胞外HBsAg枯含量,较高浓度归的叶下珠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主要影响HBsAg在该细胞内的合成,并与阿糖腺苷联合则有一定协同作用。通过药理实验证明叶下珠对CCL4引起的肝细胞存活率及细胞膜流动性降低,LDH、MDA的释放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增高,有明显抑制作用。

临床报道

1.治疗痢疾、腹泻

取新鲜全草60~90g或干品30~60g,洗净加水500mL,煎至200mL,每天1剂,早晚分服。小儿酌减。治疗36例,治愈23例,显效12例,无效1例。

2.治疗狂犬咬伤

取全草4~6株煎服。另用全草同冷饭粒捣敷受伤之处。6例患者用上法处理后均安全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