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百科 » 正文

白豆蔻的功效与作用,中药白豆蔻

2013-07-10 11:13:41 201浏览

白豆蔻的功效与作用,中药白豆蔻

中药白豆蔻是姜科草本植物白豆蔻等的果实。中医认为白豆蔻有行气化湿,温中止呕的功效与作用。

基本信息

别名

壳豆蔻,紫蔻,圆豆蔻,白蔻,白蔻仁。

来源产地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和瓜哇白豆蔻的果实。主要产于云南、两广地区。

采收炮制

一般生用,采集之后,去净泥土和杂质,筛去皮屑,打碎,或剥去果壳,仁打碎用。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与作用

功效

行气化湿,温中止呕。主治湿阻气滞,脾胃不和,胸闷腹胀.不思饮食,呕吐恶心,妊娠恶阻,噎食反胃以及湿温初起等证。

应用

1.白豆蔻配砂仁:参见“砂仁”条。

2.白豆蔻配杏仁:白豆寇辛温芳香,功擅行气化湿,无论湿邪内阻中焦,或外感时令湿邪,均可随证配用,杏仁苦辛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湿亦化。两者相配,宣畅气机,行气化滞。主治湿温初起,湿重于热之证,方如三仁汤。

3.白豆蔻配丁香:白豆蔻辛温芳香,温燥之性较弱,偏于调畅胃气,以止呕止痛为长;丁香辛温,其气芳香,能温中散寒善降胃气。两药合用,共奏温中散寒,降逆和胃之功。主治产后脾胃虚寒,胃气上逆之呢逆症。方如《成方切用》神香散。

食用方法及注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宜打碎后下。

使用注意

阴虚血燥而无寒湿者忌服。

其他相关

1.砂仁与白豆蔻性味功效相似,均能行气化湿,用于湿阻中焦,脾胃气滞之证,但从两者作用部位来看,砂仁适应范围多在中下二焦,如治脘胀食少,腹痛便塘,胎动不安等;白豆蔻适应范围多有中上二焦,如治寒湿中阻之恶心呕吐,湿温初起之胸闷不饥等。

2.白豆蔻的主要药理成分为挥发油,豆蔻油很不稳定,即使贮藏很好,在常温下也易丧失其特有香味,一般作芳香酊或醑剂,故不管是传统或现代均认为白豆蔻入煎剂宜后下。但采取何种后下,也有讲究。通过对白豆蔻不同后下法及煎煮时间制得的煎液中挥发油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采取常规后下方法入煎,无论煎沸时间长短,煎液中挥发油均极微量;而采用入煎前浸泡30分钟,后下煎沸完毕,立即连罐冷溶后放置15分钟后再滤过取汁的方法,则挥发油含量最佳,煎拂时间为10分钟。故白豆蔻入汤剂最佳的后下法为先打碎(应在临用前打碎或磨碎),浸泡30分钟,后下煎沸10分钟后连罐冷却,再滤过取汁。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2.4%,油中主要成分为右旋龙脑、右旋樟脑及桉叶素、松油醇等。

药理作用

能促进胃液分泌,兴奋肠管蠕动,驼除肠内积气,井抑制肠内异常发酵,具有芳香健胃,祛风止呕作用。体外试验,煎剂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对豚鼠肠管低浓度兴奋,高浓度可出现抑制。挥发油对豚鼠实验性结核,能增强小剂量链霉素的作用。豆落油极不稳定,即使贮藏很好,也常易丧失其特有的香味。

临床报道

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白豆蔻、石菖蒲、草果仁等六味中药制成益肾降浊冲剂,治疗70例本病患者,结果:显效57例,有效15例,无效4例,经治疗后BUN明显下降,消化功能紊乱明显纠正,食欲显著增进,感染有所控制,出血迅速制止,症状明显缓解,基本起到了消除毒素,排除体内代谢产物,缓解改善病情,保护残余肾脏功能,延长了CRF患者存活时间。[中成药]

医家论述

1.《本草经疏》:“白豆蔻,主积冷气及伤冷吐逆;因寒反胃,暖能消物,故又主消谷;温能通行,故主下气。东垣用以散肺中滞气,宽膈进食,去白睛翳膜,散滞之功也。”

2.《本草通玄》:“白豆蔻,其功全在芳香之气,一经火炒,便减功力。即入汤液,但当研细,待诸药煎好,乘沸点服尤妙。”

3.《医林纂要》:"白豆蔻辛热,温养命火,达中州而上浮膻中,泻肺散寒润燥。“

4.《玉揪药解》:“白豆蔻,清降肺胃,最驱肺上郁浊,极疗恶心呕哆,嚼之辛凉,清肃肺腑,郁烦应时开爽。古方谓其大热,甚不然也。”

5《药义明辨》:“白豆蔻,味辛,气大温,肺之药也。益上焦而通三焦,凡因寒而滞其气者,固宜于此味之温散;即阳之过盛,用寒凉以降之,少佐此味以掣行周身,则寒凉之气不滞于中,而邪气自退,正气不损矣!”

6.《本草求原》:“此味辛温而又凉,能和寒热之气,故升阳剂中,降收剂中,与寒热互用之剂,皆可用之。佐入血药又能通润二肠,使气行血自润。不论血寒血热,俱可于寒热方中少佐之,以行其升降。“

7.《本草求真》:“白豆蔻,本与缩砂密一类,气味既同,功亦莫别,然此另有一种清爽妙气,上入肺经气分,而为肺家散气要药;且其辛温香窜,流行三焦,温暖脾胃,而使寒湿膨胀、虚疟吐逆、反胃腹痛,并翳膜目毗红筋等证悉除,不似缩砂密辛温香窜兼苦,功专和胃醒脾调中,而于肺、肾他部则止兼而及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