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健养生 » 正文

宝宝足部发育过程及特点

2018-09-23 12:57:15 363浏览

相比于成人足,儿童足的足骨骨化尚未完成,足弓不稳定,具有可塑性。小脚丫的骨化过程从胎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了,并一直持续到成人期为止。大约是在胚胎的4~8周,外侧壁出现小的突起,叫作肢芽。上肢芽是手臂,下肢芽是腿和脚,上肢芽要比下肢芽早2天左右出现。

下肢芽发育的初期,末端呈鳍状,之后肢芽的远端渐渐变扁,形成类似船桨形状的脚板,慢慢地在其边缘部位长出了脚趾。足骨的钙化先从足后部的外侧开始,逐步进行直至足前部的内侧结束。最早可识别的骨化中心是足跟部的跗骨,出现在怀孕5~6个月时;7~8个月时在距骨处又有两个骨化中心出现, 到出生时骰骨的骨化中心也清晰可见。

足弓的发展也是循序渐进的。在胚胎期,足弓已现出原形。 有关婴儿足部解剖特点的研究表明,新生儿有较高的足弓,且早产儿的足弓比足月婴儿的足弓高。在宝宝出生后的几个星期内,足弓被肥厚的脂肪垫填充而消失, 并延续几年, 肉嘟嘟的小脚丫一直持续到幼儿时期。

0~1岁

小脚丫的长度差不多有7~8厘米,约是成年后脚长的1/3。虽然这时的小脚丫外形看起来已发育得很完整,但大部分骨质是没有骨化的软骨,可塑性很大。

1~2岁

小脚圆圆胖胖,五个脚趾饱满,后跟窄小,看起来十分可爱。这段时间里,宝宝的脚发育非常迅速,脚的长度成倍增长,形态也有了变化,是从婴儿过渡到幼儿的重要时期。

2~4岁

处于足短骨骨化阶段,舟骨的骨化中心开始出现。出现时间的早晚与性别有关, 女孩一般在22月龄,而男孩则要晚8个月。此年龄段的儿童普遍存在生理性扁平足,可以通过锻炼肌肉来支撑足弓。

4~6岁

足部的脂肪逐渐减少,正在发育的足弓开始显现出来,脚长也已经达到或超过成年时脚长的60%。这一阶段脚的后跟部分承重逐渐增大,是开始形成稳定关节的重要阶段。对于喜欢跑跳的宝宝,由于足肌力量不够,踝关节不稳定,非常容易造成损伤而且不易被察觉,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进行保护。

6~10岁

这是形成稳定关节及有力足弓的重要阶段。小脚丫的形状和走路步态都已逐渐接近成人,脚长到达生长高峰期,平均每年增长8毫米,所以妈妈们会发现给宝宝新买的鞋子没穿多久就小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宝宝活动量增大,但脚的骨骼钙化等仍然还未发育完全,所以是足部疾病及畸形的高发期。与幼儿时期相比,此阶段的足部各肌肉、肌腱、韧带等结缔组织的力量增大,脚的稳定性增加、灵活性下降。

10~15岁

脚生长的又一个高峰期,男孩、女孩的脚长差异逐渐变大,男孩平均脚长大于女孩平均脚长。进入青春期时,少年的各部位结缔组织发育成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接近成人,强壮的骨骼、发达的肌肉及有力的韧带、肌腱完全可以承受随运动强度及负荷量而增加的应力;脚长已与成人相近,基本停止生长,但骨骼骨化融合、关节发育还在继续,仍处于相对脆弱的生长期。体重和运动量的急剧增加,给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可用锻炼来形成强壮的足肌,维系足弓。

16岁以后

脚的发育已经基本完成,进入了脚的成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