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百科 » 正文

地耳草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地耳草

2013-05-19 18:23:15 119浏览

地耳草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地耳草

中药地耳草是。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中医认为地耳草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的功效与作用。

基本信息

别名

田基黄,雀舌草。

来源产地

地耳草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主产于华南及西南各省。

采收炮制

夏、秋两季采收,晒干生用或鲜用。

性状性味

苦、甘、凉。归肝、胆经。

功效与作用

功效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应用

1.湿热黄疸

本品苦凉,入肝胆经,能清肝胆湿热有利胆退黄作用,单用大剂量煎服或与金钱草、茵陈蒿、虎杖等配伍。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均有治疗作用。

2.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本品苦凉,能清热解毒消痈肿。治疗肺痈可单用或与鱼腥草、桔梗、甘草等配伍;治肠痈与败酱草、冬瓜仁、红藤等药同用;治乳痈,可伍蒲公英、穿山甲等药。若治毒蛇咬伤,可单味水煎服或以鲜草捣外敷

3.跌打损伤

本品活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单用或配骨碎补、乳香、没药等煎服;亦可同时用鲜品捣烂外敷。

用法用量

水煎服15~3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地耳草含黄酮类、香豆精、鞣质、蒽醌、氨基酸、酚类。

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

田基黄甲素(流浸膏酸化后之沉淀物),在试管内对牛型结核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猪霍乱杆菌和痢疾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临床报道

1.治疗急、慢性传染性肝炎

用干草制成浓煎剂,成人每日用生药50g,煎液加糖分2次口服,连用20天。治疗成人急性传染性肝炎91例,达到治愈标准者61例;治疗小儿黄疸型传染性肝炎21例,服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多尿现象,凡有发热的病例均在1周内退热,呕吐、厌食等症状的消退较满意,约一半病例在10天内黄疸消退,但肝功能检查的改变不大,肝肿回缩亦不够理想,治疗中未发现副作用。

2.治疗伤寒及副伤寒

取干草30~150g,切碎,水煎2次,两次煎液合并,分3次扣服,10天为一疗程。治疗44例,除3例无效外,其余均有效。体温于1~14天降至正常,平均退热天数为7.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