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健养生 » 正文

黄芪泡水喝的好处和作用 黄芪怎么吃效果最好

2017-12-17 14:39:39 499浏览

黄芪泡水喝的好处和作用 黄芪怎么吃效果最好

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或蒙古黄芪的干燥根。一般以生长四年以上者于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洗净、切片、晒干。主产于山西、甘肃、黑龙江、内蒙古等地。蒙古黄芪主产于内蒙古、吉林、河北、山西等地。

【异名】戴糁、戴椹、独椹、蜀脂、百本、王孙、百药绵、黄耆、箭芪、土山爆张根、独根、二人抬。

【处方用名】生黄芪、绵黄芪、北黄芪、炙黄芪、北芪、黄芪、炒黄芪。

【性味】性微温,味甘。

【归经】入肺、脾经。

【成分】含蔗糖、葡萄糖、黏液质、皂苷、21种氨基酸、胆碱、甜菜碱、叶酸,具有免疫作用的黄芪多糖,从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中均提取到降压的有效成分γ-氨基丁酸。以及硒、锌、铁、铜、锰等14种微量元素。

【功效】补气升阳[1],增强免疫力,补气生血,托疮[2]生肌,益气行血,健脾利水。

【应用】

(1)补气升阳:脾胃气虚,中气下陷[3]所致之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久泻脱肛等。黄芪30g,党参30g,升麻9g,柴胡6g,白术15g,当归12g,甘草3g,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1剂。

注:

[1]升阳。升指该药具有升提脾阳的作用,以治疗脾气虚下陷的病证。

[2]托疮。用补气血药,扶助托毒外出。

[3]中气下陷。中气指中焦脾胃之气。中气不足即脾胃虚弱,不能向各脏腑输送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如果进一步发展则会出现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之类气虚下陷的病证。

(2)增强免疫力:黄芪具有明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临床应用如下:①补气固表[1]。凡腠理[2]疏松,表虚[3]自汗者,生黄芪30g,牡蛎30g,浮小麦30g,麻黄根9g,白术15g。水煎服,每日1剂。②体质虚弱,容易感冒者,生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0g。水煎服,每日1剂。

注:

[1]补气固表。气虚者容易出现自汗的表证。如心气虚、肺气虚都有自汗,用补气药后自汗就停止,为之固表。

[2]腠理。①指皮肤、肌肉和脏腑的纹理。②指皮肤与肌肉交接的地方。

[3]表虚。表证指在浅表的病症。当外来的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侵犯人体时,首先侵犯的是皮肤、经络。但表证还有“表寒”、“表热”、“表虚”的区别。所谓“表虚”是指护卫人体外表的阳气不足,腠理不固而出现的自汗者。

(3)补气生血: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重用黄芪大补脾肺元气,以裕生血之源。

①气血不足之贫血,患者面色苍白,乏力神疲、稍一活动就心慌,头晕目眩者。用黄芪30g,当归12g,党参、茯神各15g,生姜、大枣、炒白术、砂仁、陈皮各10g,炙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

②劳倦内伤[1],元气[2]不足,影响阴血亏耗,抚摸患者肌肤发热,面红耳赤,烦热口渴总想喝水。方用黄芪30g,当归12g。水煎服,每日1剂。

③忧愁过度,疲劳过度耗伤心脾,全身无力气也懒得说话,自觉心悸不安,失眠或妇女脾虚气弱,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内大量出血,或持续出血,淋漓不断。黄芪30g,白术15g,茯神12g,龙眼肉9g,酸枣仁15g,当归12g,远志10g,炙甘草3g,木香9g,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

注:

[1]内伤。指内损脏气。

[2]元气。指人体生化动力的源泉,能推动脏腑等一切组织器官的活动。

(4)托疮生肌

①疮疡日久不溃。气血不足所致之痈疽疮疡肿而不红,内陷[注]不起,日久不溃者,生黄芪30g,当归尾10g,炒甲珠6g,皂角刺6g,川芎10g。水煎服,每日1剂。

②疮疡溃烂已久而不能收敛。气血不足所致之痈疽疮疡,局部皮肤暗红或紫,溃后无力排脓,久不愈合者,生黄芪30g,人参10g,当归12g,熟地黄10g,白术15g,土茯苓15g。水煎服,每日1剂。

注:内陷。邪气盛,正气虚弱不能拒邪,则邪气内陷,使病情加重。

(5)益气行血[1]

①气虚血行不利而肢体麻木,关节疼痛等。黄芪30g,桂枝12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15g。水煎服,每日1剂。

②风中经络[2],气虚血瘀,经脉和络脉不能正常的运行气血。症见半身不遂,肌肤筋脉麻木不仁,舌体强硬,运动不灵,或强硬不能言语,口角歪斜者,黄芪30g,当归12g,川芎10g,赤芍10g,桃仁7g,红花7g。水煎服,每日1剂。

注:

[1]益气行血。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气血是相依相附的,气可以生血,血可以养气。在病变时,气病可以影响血病,血病也可以影响气病。如重病、久病致脏腑功能受损而导致的气虚,可以出现血行不畅的血瘀。

[2]风中经络。指患者正气不足,气血衰弱,大小血脉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外来的风邪得以乘虚而入的病证。

(6)健脾利水[1]:口服黄芪煎剂有利尿及钠排出量增加的作用。动物实验也表明,利尿作用持续时间长,亦不产生耐受性。临床应用于:脾虚水肿。水肿而兼有胃脘、腹部胀闷,食欲缺乏,大便稀,含有不消化食物,面色萎黄,疲倦无力等。炙黄芪30g,白术15g,茯苓12g,防己1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

注:[1]健脾利水。脾主运化水湿,脾气虚则运化功能低下,引起水湿停滞,而水肿、尿少等。

【现代报道】

(1)尿潴留:生黄芪200g,宣木瓜30g,葱白10根。水煎至1 500ml,熏洗会阴15分钟,6小时后可重复使用。一般用2次后可排尿。

(2)强壮健体:《别录》记载“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大明本草》谓:“壮筋骨,长肉”。动物实验也表明,给小鼠每日灌服黄芪煎剂共3周,可明显延长游泳时间,体重增加也比对照组为快。临床应用适当配伍适宜于多种虚证。如黄芪配人参则益气,配当归则补血,配白术、茯苓则运脾湿,配防己、桂枝则祛风湿等。

(3)抗癌:据报道,南斯拉夫一位学者曾用黄芪配芍药、甘草、生姜、大枣、麦芽糖,对癌前期病变胃溃疡患者服用后有极好的疗效。年龄在20~60岁,病1~20年,口服煎剂1个月后,治愈率为55%,6个月后达90%。

(4)延缓衰老:黄芪能延长人胎肺二倍体细胞自然衰老的过程,同时明显延长细胞的维持时间。可单用黄芪,每日10~20g,泡茶饮,或黄芪研成粉,每次吞服5g,每日2次。

(5)强心、降压:黄芪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并能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对正常心脏有加强其收缩作用,对中毒或疲劳而陷于衰竭的心脏,其增强作用更为显著,并能改善皮肤血液循环。

(6)治糖尿病:《日华子本草》谓,黄芪治“消渴”。动物实验表明本品能降低家兔血糖。临床应用有将生黄芪60g,配天花粉、生地黄各30g、五味子15g、川黄连6g、水煎服,每天1剂。并控制饮食,玉米须煎水代茶。治15例,一般服药30~40剂后,尿糖消失。

(7)抗辐射:注射黄芪多糖500mg/kg,或口服煎剂均对受60Co照射小鼠有保护作用。恢复体重、增加白细胞数,超微结构示肝细胞结构正常,线粒体增多。临床在做辐射治疗时可单独服用本品。

【用法用量】10~15g,大剂量可用30~60g。

【注意】

(1)优质品者,条粗而长,皱纹少,肉黄白、质坚而又不易折断,粉多,味甜,无黑心或空心。

(2)本品补气升提阳气,易于助长火邪,又能补气固表。凡体内气的运行不畅,湿邪阻于脾胃,食物停积胃肠,胸中烦闷不舒,热毒疮疡、阴虚阳亢[1]、肝旺易怒[2]以及感冒、流行性感冒和各种传染病的初期等,均不宜服用本品。

(3)治疗自汗、疮疡时需要用补益气血药,扶助正气,托毒外出时利水者,用生黄芪;凡补气健脾者,用蜜炙黄芪;若用于补气时,多用炒黄芪(用麸皮拌炒至微黄)。

注:

[1]阴虚阳亢。阴虚指精血或津液的亏虚。一般在正常情况下,阴和阳是相对平衡的,互相制约而协调。阴气亏损,阳气失去制约,就会产生亢盛的病理变化,出现病理性功能亢进,称为“阳亢”。因此,阴虚会引起阳气亢盛,阳亢则能使阴液耗损,两者互为因果。临床表现如潮热、颧部发红、盗汗、心烦而手足心发热、咯血、消瘦或失眠、烦躁易怒,或遗精、性欲亢进,舌质红而干等。

[2]肝旺易怒。指肝阴不足而导致肝阳偏旺。主要症状有头痛目眩、目赤耳鸣、口苦咽干、烦躁易怒等。

标签: 黄芪